12年贯通式学校免中考,教育焦虑不会一扫光

Connor 欧意交易所官网 2025-10-22 1 0

文| 张彦宗

中国新闻周刊10月21日报道,成都近期官宣多所“小初高”12年贯通式学校和“初高”6年贯通式学校。首批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学校共8所,面向全体学生,摇号入学,承诺“不掐尖”。贯通办学不用“小升初”考试,不用中考,目的是“推动育人方式改革,缓解教育焦虑。”

成都搞贯通班、贯通校,不是特立独行,厦门、上海也都在差不多同个时期尝试这个新模式。支持这一教育改革的源头文件,是2021年教育部的文件,当时圈定12个城市搞教育“试验田”,成都、上海在试点名单中。虽然厦门不由教育部指定,可当地也有学校获区政府批准先行先试,明年开始招生。

搞贯通班或贯通校的一大依据,是缓解“教育焦虑”。从字面意思看,这份焦虑主要来自小升初考试和中考,贯通式教育免了这些选拔考试。可问题是,不管是12年贯通还是6年贯通,最终还是要高考,那对一部分学生家长来说,“教育焦虑”始终存在,可“缓解”而不可消除。

12年贯通式学校免中考,教育焦虑不会一扫光

资料图

再深一层追究这个教育焦虑,就会发现焦虑的不是高考,而是职高与普高的五五分流。在一些地方,这个分流是强制的,学生和学生家长没得选。有想上普高的会被分流到职高,而想上职高的也会觉得职校太差,避之不及。要是考虑到这些教育焦虑,就会觉得贯穿式教育确实有好处,可也不像宣传的那么好,教育焦虑不会一扫光。

若问“贯穿式教育能不能大面积推广”,立足教育现实,是要打个问号的。如果有学校获得了贯通班的资格,多了个变相“掐尖”的理由,就可以把早早免中考的贯通班当成招生卖点,贯通就成了尖子生的贯通,没什么普遍价值。成都8个试点校,只有1所公办,虽说不准选拔,摇号入学,但要确保入学的公平,恐怕仍会面临挑战。

即使不用中考,到了高中同样也会有分流,实质问题还是存在。这个实质问题就是,职高在内的职业教育要是不能稳定提升,家长一想到职校及其就业前景,就难免被卷入焦虑旋涡。对于部分家庭来讲,免不免中考意思不大,无非是让分流推迟一点降临。如果大面积推广贯通式教育,这是免不了的结果之一。

对尖子生来说,贯通班或贯通校像是一个新的“保险柜”,参不参加中考对这部分学生区别不大,他们本来就擅长应试。对大多数一般学生来说,只要所承受的教育结构没有优化,职教前景不那么让人振奋,贯穿不贯穿的区别也不大。

展开全文

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早分流,主要是出于对职校的不信任不放心,觉得高中的管理更严格,不会让孩子学坏。要化解这类担忧,该抓的是中职的办学质量,而非学生多上两年学。也有人说,读高中后上高职,比上中职更贴近市场需求。如果是这样,搞中职和高职的贯通,比初高中的贯通更有意义,更能尽早、系统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技能。

12年贯通式学校免中考,教育焦虑不会一扫光

资料图:某地中考志愿填报咨询会

不用中考,虽然能让家长和学生一时心安,但如果一项教育试点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机制更新、促成教育结构改革,不管学段和课程怎么贯通,无非是朝三暮四的游戏,大面积推广的动力就容易枯竭。最后,贯通班更有可能变成“掐尖班”,贯通校变成好学生扎堆的学校。

最终,检验贯通式教育能不能大面积推广的标准,是看它到底能不能做到“普惠”而不是“特惠”。假如不能普惠,那很可能成为新的教育“盆景”,好看不中用,锦上添花罢了。这里的“普惠”,不是让每个人都去挤高考的独木桥,而是说愿意高考的参加高考,想要学技能的也有好去处,不必因为害怕职校学不到东西,而勉强留在高中课堂上。

所以,不中考可以是贯穿式教育的卖点,但不该是核心点——核心只能是学生家长有真正的选择,是职高普高品质的百花齐放,不然还是教育不均衡、不公平的贯穿,也就是教育形式主义的贯穿。

评论